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56%,顺差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4%,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
央行负责人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值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并举办中国金融论坛暨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第九期“金融会计大讲堂”。来自会员单位和业界、学界的245名代表参加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出口拉动,特别是欧洲“掏腰包”大量进口能源和军品等给美国“救了急”,美国经济在三季度实现回升。但是,消费、房地产市场、制造业、服务业等指标仍在走弱,美国经济并未远离衰退风险。
临近月末,公开市场操作再现千亿元级逆回购。10月27日、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分别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400亿元和900亿元逆回购操作。10月25日、26日,人民银行分别开展了2300亿元、2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均为7天,中标利率均保持在2%不变。
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总结了目前银行机构开展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对银行机构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专家学者认为,下一步,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提升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上周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指标显示,在通胀水平走高、加息预期增强、政局动荡加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欧洲主权债务风险显著上升。其中,刚刚就职的意大利新政府如何维持债务可持续性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日元对美元汇率近日一度跌入150日元兑1美元区间。这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后从未有过的光景,也引发日本舆论对该国经济可能退回30年前的担忧。与2011年10月创下的75.32日元兑1美元历史最高点相比,日元汇率刚好“腰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其中,“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是重要标志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2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1/4。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首套房购买者的资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